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為道。
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,夷道若纇。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。
人之所惡,唯孤、寡、不穀,而王公以為稱。
故物或損之而益,或益之而損。
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:強梁者不得其死,吾將以為教父。
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無有入無間,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。
不言之教,無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名與身孰親?身與貨孰多?得與亡孰病?
是故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
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;大盈若沖,其用不窮;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辯若訥。
躁勝寒,靜勝熱;清靜為天下正。
天下有道,但愚人不爭;天下無道,善人競。
故聖人藏不言,萬物育而不為主。
常使民無知、無欲,使夫智者不敢為也。為無為,則無不治。
不出戶,知天下;不窺牖,見天道。
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。是以聖人不行而知,不見而明,不為而成。
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;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
無為而無不為。
聖人無常心,以百姓心為心。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,德善。
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,德信。
出生入死。生之徒十有三,而死之徒十有三;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堅強。
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堅強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